李玉华跟穆安之说,“三哥,这要是没主的地,何不重新发还百姓
有多少民。
白寺主持悲悯的念一声佛号,“殿
慈悲。”
穆安之对拜佛兴趣不大,他是个实事的
,“不知那些
民住在哪里,我想见见。”
有位老者,“这是衙门对咱们老百姓的关心
护,何况又是回乡,不瞒殿
,心里既
喜又伤
。殿
,要是回乡,修堤坝的活儿便不能
了吗?”
要是全县都受灾荒了,这地的事反是好办。李玉华对穆安之挑挑眉,穆安之对老人家说,“你们的难
,我都知
了。放心,若是让你们回乡,必是都安排好的。
只
安
心来
工,也挣些活钱。”
穆安之问了他们各自的年纪,家乡何,同他们说了招工的事,几人也很
喜,“家里小
们都去
工了,殿
仁德,非但
饭
,还有工钱。我们几个老家伙
不了什么,就剩
拖累孩
们了。”
“哪里的话,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。老人在,主心骨儿就在。”穆安之温和安,把等涝灾过后送他们回乡的好消息告诉了这几位老人家。结果,原本
喜的氛围立刻尴尬冷清
来,穆安之疑惑,“你们不想回乡么?陛
已免了河南两年赋税,你们回乡,也能重新过日
。”
“贵人说的正是。”老人答。
老人家说着苦涩一笑,“其实,二月逃荒,县里财主家也什么都没了。”
白寺是洛阳城最大的寺庙,规格自不消说,寺产亦是丰厚。这些
民住的是外院客堂,屋舍齐整,也还
净。院中一棵冠盖亭亭的大梧桐树,虽是刚
绿枝,也有几分清新。便在树
设了桌椅,主持请了几位积骨的老人家陪三殿
说话。
穆安之说,“这里的百姓不知有没有去官府登记过,若是没去的,还是去官府登记一
记录,以后待
退了,官府安排他们回乡。若天气就此晴好,过上半月,就能回乡重整家业了。”
白寺主持
,“原本约有两百多少,后来城中招工,许多人去了。有些老弱或是病的还留在寺中,也方便照料,约有五十几人。”
“这一场天灾,的人没了活路。要是去年
,老汉也是一村里正,家里吃喝不愁。可去岁冬就开始闹雪灾,乡里人省吃俭用,总算熬了
来。开
却是暴雨不止,家里房
淹了,吃
慢慢也就没了。青黄不接,县里财主有粮,粮
却是越来越贵,再贵也不能叫一家老小饿死,几十年的棺材底拿
去买粮,待家里钱财花用完了,就是卖地卖房。老汉一家十余
,路上夭折了两个小孙
两个小孙女,才到了洛阳城,有幸
了寺院,讨到一
吃
。如今回乡,两手空空,拿什么重整家业呢?老汉想着,赶上这城里招工,一月五百大钱,家里孩
们
去挣些活钱,回乡也能盖两间土坯房,若得财主老爷允准,再佃些田地来种,亦能有个活路。”
在寺中用过斋饭,这白寺很会办事,中午休息的屋
据说还是当年明圣皇后与仁宗皇帝住过的。
穆安之,“咱们慢慢说,你们怎么不愿回乡?是想留在城里挣钱?”
李玉华忍不住,“要是县里财主都
来逃荒,你们整个县不都荒了么。”
白寺主持未料到穆安之要见
民,有些为难,“先时也未
安排,殿
稍等,老衲令弟
请几位施主过来。”“不必了。这歇的也差不离,咱们过去瞅瞅。”